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来源:中访网
宋海良能否再次力挽狂澜,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。
6月26日晚,中交集团迎来重大人事变动,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原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宋海良出任中交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,中国林业集团原党委副书记、董事、总经理张炳南担任中交集团党委副书记、董事、总经理。这一“一把手”与“二把手”的同日更替,无疑是中交集团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
宋海良:
基建领域的“救火老将”
宋海良的职业生涯,宛如一部精彩的基建传奇。1987年,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毕业后,他便踏入中交系,从基层助理工程师起步,一路披荆斩棘。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,在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,从普通工程师成长为院长,他用了14年。
2001年,是宋海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关键节点。当时,水规院改制陷入困境,技术下滑、客户流失、效益不佳等问题接踵而至。年仅37岁的他临危受命,提出“以人为本,以市场为导向,以经济效益为中心”的理念,宛如为迷茫中的水规院点亮了一盏明灯。他以“拼命三郎”的精神,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奔波在外,访客户、抓质量,硬是将水规院从破产边缘拉了回来,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大幅增长,使其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。
此后,宋海良在上海振华重工的经历,更是彰显了他的“救火”实力。面对振华重工高达10亿的亏损和200万吨的钢铁库存积压,他果断出手,砍产能、优流程,仅用一年半时间就让企业扭亏为盈,上演了一场精彩的“逆袭”好戏。
离开中交集团后,宋海良在中国能建同样成绩斐然。他提出的“1466”战略和“三新”战略,带领企业在新能源、新基建等领域开疆拓土,营收与新签合同额节节攀升,让中国能建成为央企战略转型的标杆。如今,他重回中交集团,面对营收增长缓慢、负债扩大以及市场竞争和海外项目风险等诸多挑战,能否再次力挽狂澜,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。
张炳南:
跨行业的多元管理者
与深耕基建领域的宋海良不同,张炳南是一位跨行业的管理“多面手”。他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国家黄金管理局中国黄金报社,从社长到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,再到中国黄金集团总经理助理等职,在黄金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。
而后,他跳槽至中国工艺集团,又随着集团并入保利置业,开启了与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缘分。在保利置业,他推动公司轻资产转型,展现出了在企业战略转型和资源整合方面的独特见解。2023年,他转战中国林业集团,次年便升任总经理,对生态环保、绿色产业等领域有了深入了解。
张炳南的多元经历,为中交集团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资源。在当下绿色发展成为主流的背景下,他有望利用在林业领域的经验,推动中交集团在绿色基建、生态环保等新领域的业务拓展,为企业找到新的增长点,助力中交集团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。
携手共进,能否开启新篇章?
宋海良与张炳南,一位是对中交集团知根知底、有着丰富基建管理经验的“老将”,一位是拥有跨行业多元视角和资源整合能力的“新血”。他们的组合,如同一场精心调配的“化学反应”,充满了未知与期待。
宋海良的战略思维和危机处理能力,与张炳南的多元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,若能实现有效协同,必将产生强大的合力。在面对中交集团复杂的经营局面时,宋海良可凭借其对基建行业的深刻理解,制定出精准的战略方向,而张炳南则能运用其在不同行业的经验,为战略的实施提供多元化的思路和资源支持。
例如,在应对海外项目风险时,宋海良可利用其在“一带一路”能源合作规划中的经验,指导中交集团海外项目的布局和风险管理,张炳南则可凭借其跨行业的沟通能力和资源,帮助解决海外项目中可能遇到的文化差异、法律制度等问题。在拓展国内市场方面,两人可共同推动中交集团的业务转型,一方面依托宋海良的基建经验,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,另一方面借助张炳南在房地产等领域的经验,探索城市综合开发等业务的新模式。
推荐阅读
直击交通银行2024年度股东大会:左手砸钱43亿搞科技,右手快跑拓零售
工商银行2024年度股东大会座无虚席:1097亿分红+撤销监事会
发表评论